你有过安慰别人或者被别人安慰的经历吗?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些伤心难过的事情,当我们在情绪失落的时候往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好的安慰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走出不良情绪的困扰,但是有些安慰人的方式却适得其反。类似于“你知道我有多不容易吗”之类的话,剥夺了对方宣泄情绪的权利,似乎有了对比,对方就能重新拾起克服困难的决心。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安慰人,很多时候也需要别人的安慰。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别人的安慰没有在点儿上,不仅没有起到安慰的效果,反而令人更加不舒服,而自己在安慰别人时,也往往不知道分寸的拿捏,甚至束手无策。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Denise C. Marigold及其同事认为,安慰人的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两种:消极确认和积极重构。
消极确认(negative validation)倾向于感同身受,主要是让被安慰的人感受到,她/他现在所面对的确实是很大的一个困境,她/他的一切想法和感受都是正常的,内心有消极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不管是谁在这种时候都会非常难受。也就是通过同理,让被安慰的人感觉到我们很懂她/他的处境,能够理解她/他的情绪,在意她/他的感受。比如,闺蜜失恋了,我们说:“我以前失恋的时候,也难受了好长一阵子,你想哭就哭出来吧……如果有什么我能做的,请一定告诉我,我会陪着你的。”
积极重构(positive reframing)倾向于解决问题,主要是让被安慰的人明白,遇到的这些糟糕的事情最终都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没有什么关系,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些问题最后都能过去,成为过眼烟云,最终也会成长出一个更加成熟和更能依靠的自己。比如,我们的朋友失恋了,我们说:“其实分手了也好,也许就能因此而更明白哪些人是不适合自己的,从而更好地开始新的缘分。”
这两种安慰人的方式都没有绝对的对错,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结合运用。
从时间上来看,如果悲伤或糟糕的事情刚刚发生,适合消极确认。这个时候,被安慰的人需要的不是马上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也不可能很快好得起来,他们此时最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需要一个懂自己的人。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说这个事情有利于成长,那简直是对对方的一种漠视和不尊重:我都难受成这样了,竟然还给我讲道理,道理谁不懂。
如果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积极重构可能会发挥更好的作用。这个时候,被安慰的人需要或者已经慢慢从消极情绪当中走出来,倾向于开始新的生活。同时,他们自己也开始反思和意识到,从这次的事件当中,自己也明白了很多,学到了很多,甚至收获了很多。此时,我们讲的道理对方才听得进去,才会觉得我们说的似乎确实是对的。
从面对的对象来看,有些人更需要消极确认式的安慰,有些人更需要积极重构式的安慰。更加感性的人更需要情感支持,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呵护,需要我们懂得他们的感受,在意他们的痛苦遭遇,这时候适合进行消极确认。而对于更加理性的人来说,他们当然也需要情感支持,但是积极重构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对于自我强度较弱的人,要多进行消极确认式的安慰。Denise C. Marigold及其同事做了一个实验:两人一组,其中一人为真被试,另一人为假被试(实验助手)。让真被试分享自己遇到的一件糟糕的事情或一次失败的经历(如:期末考试考得很差),随机让假被试采用积极重构(如:不过是一次考试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下次一定可以考得更好)或消极确认(如:这太遗憾了,是我的话,肯定也会非常伤心)以给予支持(持续10分钟)。结果发现,对于弱自我的人,给予积极重构的安慰,他们会更加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自我评价更低。
对弱自我的人,给予他们积极重构的反馈,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是高高在上的,觉得被贬低了。弱自我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更低,更容易觉得遇到糟糕的事情是对自己的莫大打击,更容易感到无助和无力。如果别人能够理解他们的这种感受,对他们进行消极确认,可以使他们获得重要的人际支持,从而更容易走出困境。
对于强自我的人则恰好相反,遇到挫折和坎坷,如果别人告诉他可以从这些挫折和坎坷中学到很多,会有新的机会来实现成长(积极重构),他会更容易认同这种观念,转而认为失败往往是可以转化的,收拾好心情,一个人可以重新出发。
当然,安慰别人还要看具体是什么事情,有些事情本身非常严重,谁都承受不了,这时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对方的心情,不要想着要对方尽快好起来,而是让对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让对方感受到陪伴和爱。如果事情本身是一些小事情,或者对方本来就不想再为这些小事情烦恼,可以让对方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要陷在一个死胡同里,用隧道思维来思考问题。这个时候,积极重构的作用可能会更好。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陪伴支持的进程和对方的反馈,交替使用两种方法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上这些小技巧,你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