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热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来源:本网综合 发表时间:2020-05-29 浏览次数: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连日来,这部新出炉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在我院持续引发热议。大家表示,民法典的诞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里程碑,是回应人民法治需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将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张新

民法典是在立足中国实际、回应人民呼声中形成的,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保障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典,是一部有温度、有力度的法典。我相信,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我们老百姓在物权、合同、人格、婚姻家庭以及继承等各个方面的权益都将得到全方位的保护,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将能够得到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院历来重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除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外,还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了“婚姻家庭法”“物权与不动产登记”“侵权法”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做学习、宣讲、遵守和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和增强大学生运用民法典维护民事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楚艳辉

我们知道私权是指个人的权利,民法典可以说是我们的“民权保护之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学好、用好民法典应该作为公民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高校作为法治教育和宣传的主阵地,我们在民法典实施过程中负有宣传、教育和践行的职责。

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对民法典的阐释,引导学生如何在民法典中寻找到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引导学生善用法律的思维和方式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管理学院博士教师刘爱军

民法典的颁布,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法治基础。从“法”到“典”,一字之变,体现了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这部被称为“老百姓过日子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必将带领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我们的大学生,尤其需要培养权利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契约精神,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在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里面,我们要加大相关内容比重;在公选课里面,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单独的课程,加深学生对民法典相关专门章节的理解和专门知识的掌握。